序号
|
第一作者
|
论文名称
|
出版刊物名称
|
刊期
|
1
|
佟
立
|
从现代性向后现代性的文化裂变——后现代文化传媒特性探析
|
《理论与现代化》
|
2013.06
|
2
|
佟
立
|
关于后现代理论术语翻译的哲学思考
|
天津市第九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类三等奖,并载《中国翻译》
|
2001.06
|
3
|
佟
立
|
全球化新趋势及其影响
|
《天津师范大学学报》
|
2001
|
4
|
佟
立
|
后现代主义的建设性与时代逻辑和全球视野
|
天津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类二等奖,并载《天津社会科学》
|
2003.06
|
5
|
佟
立
|
霍尔:现代中国和后现代西方
|
《理性与启蒙:后现代经典文选》东方出版社
|
2004
|
6
|
佟
立
|
哈贝马斯:走出主体哲学的另一条道路:交往理性对主体中心理性
|
《理性与启蒙:后现代经典文选》东方出版社
|
2004
|
7
|
佟
立
|
全球化进程中的后现代设计
|
《天津师范大学学报》
|
2004.08
|
8
|
佟
立
|
当代西方文化哲学的研究视野与我们培养研究生的主要思路
|
《
2007天津社会科学年鉴》(学术专论版),天津人民出版社
|
2007.06
|
9
|
佟
立
|
现代西方思想文化核心术语对我国语言文化的影响
|
天津市第七届(
2011)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,载《天津学术文库》,天津人民出版社
|
2011.11
|
10
|
张国敬
|
康德著作英译文本的特点分析与汉语误译——与何兆武先生商榷
|
《世界哲学》
|
2011.01
|
11
|
冯
红
|
詹明信第三世界文化理论关键术语的解读
|
《理论与现代化》
|
2013.07
|
12
|
冯
红
|
詹明信晚期资本主义文化理论关键术语的述评
|
《中外教育研究》
|
2011.10
|
13
|
冯
红
|
哈贝马斯、拉法丹和沃尔泽关于政治与宗教的对话
|
《国外社会科学》
|
2012.01
|
14
|
冯
红
|
从“对话”到“延异—播撒”——伽达默尔和德里达翻译文本意义产生机制理论之比较
|
《安徽师范大学学报》
|
2012.03
|
15
|
冯
红
|
文化间的对话与融合——从美华流散文学作品主题的变迁看文化间的复调性
|
《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》
|
2012.03
|
16
|
冯
红
|
<岛
>展现的实用自由主义的乌托邦情结
|
《名作欣赏》
|
2012.06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