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9月21日,北京师范大学江怡教授应邀做客我校“求索”高端论坛,为欧美文化哲学研究所教师及研究生作了题为“哲学如何能够说汉语:关于汉语哲学的思考”的学术讲座。讲座前,副校长余江教授会见了江怡教授。
在报告中,江怡教授首先从中西哲学的“间距”入手,介绍了中国哲学的产生和发展历史,并认为,随着我国“走出去”的文化战略的开展,中西文化交流的加深,如何在接受西方文化的基础上保持我们自身的文化传统,挖掘中国当代哲学具有的普遍意义,即汉语哲学的可能性问题已经变得尤为重要。这不仅意味着能否用中国语言和文化表达人类共通的思想内容,也决定着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之下,能否保持中国文化的特性。并探讨了语言对哲学发展的重要性、汉语哲学构建的可能性等问题。
江怡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,博士生导师。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、教育部高等学校哲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专家、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(国家一级学会)理事长。主要研究领域:分析哲学史、维特根斯坦哲学、中西哲学比较等。